各种趋势各种涨
昨天标题大号轮动,换个称呼更加合适,叫,大号模仿。
以最近最强的科技为例。

上面是PCB指数,不知不觉新高了,然而这波所炒作的跟之前有啥两样吗?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唯一不同的是,这一波的催化比之前又进一步发展了,如M9、钻针等逻辑,前期已经炒过,现在是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延伸。
逻辑还是那个逻辑,但价格不一定是当时的价格。
还有光伏。

9月末10月初时联动过一波,大致是,行业反内卷逐渐从低谷走出来,但没突破成功,跌下来,盘整,今天借着各种新闻又涨起来。
还有储能电芯,仍旧是上一波的逻辑。

作为行业龙头辨识度,阳光不知不觉又新高了。
要说最经典的,还得是六氟磷酸锂,逻辑还是那个逻辑,变的是阶段性的价格。


这些都是长逻辑在短线情绪和节奏中的波段间歇性演绎。
不过,这些逻辑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,他们都有一个共性:
他们的逻辑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不断的强化,而非不知不觉消失。M9是行业趋势,涨价也是随着时间步步攀升。
这些东西对日常对基本面稍微懂一些的人来讲并不难知道,但为什么做起来很难呢?
想了想原因,大致三点:
1,总想在一个模糊的事件中寻找确定性。如上面的上涨,几乎都是靠消息驱动催化,而消息驱动又无法事前判断。
2,总想通过短线手法去捕捉这些机会,又会不自觉的陷入到短线矛盾。短线≈我不愿意潜伏,外加,我知道逻辑≈我不愿追高,我不愿追高≈涨起来我不愿意买,涨起来不买≈踏空。
不愿意潜伏+不情愿追高=踏空。
3,总是用短线思维去判断这些非短线情绪,尤其他们处于强趋势阶段。一会超预期,一会低预期,一会高潮,一会冰点,等等。
比如阳光的前天昨天和今天,基本面没有特别变化,但波动差了15%,何以解释?说不清的。
再如六氟的天际和多氟d,都是。
还有一些情绪题材也是差不多类似的,很多问题的解决答案都不在表面,而是有必要上升到一个层次去寻找办法。
如十五五题材。
最开始的深地经济,你觉得模仿深海不怎么样,不做没问题,后来的商业航天,你觉得是老题材也不怎么样,放弃也没问题。
当时还有个量子经济,又是诺贝尔奖,又是国内外科研催化,还是前期相对没有充分炒过的,此时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:
你觉得他会不会一日游,它跟近期其他题材相比能不能炒个三五天?
如果不是一日游能炒三五天,那么,当你面对科大和国盾时才有可能去介入,才有可能拿得住,否则,看他们天天冲高回落,真的找不到合适的逻辑切入点。
冲高是超预期,回落是低预期,反核又是超预期,结果换来了懵逼。
到底行不行?不知道。
所以,只能跳脱出当时的限制,去从更高维度寻找解决办法。
就像上面PCB大涨新高后,你觉得储能逻辑没结束,觉得光伏没结束,知道他们会涨,但不知道如何介入。
如果从盘口波动中找确定性,大概率快不过量化,只有加上逻辑分析,才有可能够得到。
我记得前天文章吧,二条提到铜和碳酸锂的涨价逻辑,刚说完昨天就跌,真气坏了,然而又过一天的今天,竟然修复甚至新高了。
何解?
真的,现在普通选手从波动中越来越抢不到机会了,只能去往逻辑方向转型,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,等风来。
最后要提醒下。
上面的意思不是说,找到个逻辑介入后死扛,并不是。
此时适当利用下超短的优势也行,比如你发现你的逻辑走出趋势后,你用趋势模式去覆盖,或者,同逻辑方向已经打出赚钱效应后,你选择潜伏你的逻辑。
然后,交给有限时间的应对。意思是说,我大概能拿几天,接受亏几个点,如果没到我计划好的卖出时机就不走,如果到了没涨也坚决走。
总之还是能通过短线的一些技能去提高交易效率。
重点还是要想清楚,然后允许出现失败。
正如昨天第一部分留下的那个提问:“同理,今天尾盘的跳水,或,明天开盘出现跳水,能不能买?”
借用一个留言。
月十天津:明天开盘跳水不能买吧,感觉调整还不充分,今天半天明天冰到尾盘可能还能试试
作者回复:如果不是追求特别完美的节点,明天再调整应该是可以看看的,属于,符合对这波趋势的调整低吸,但行不行,交给后天的有应对。
因为上周四反弹到如今已经形成向上小趋势,因此过程中出现调整只能先按照顺势去判断,即,先觉得不会跌破趋势。
然后该低吸低吸,该买入买入,而后交给应对。即,如果涨了,看情况处理。如果跌了,破趋势了,该割也得割。
拿得起,放得下。
(PS,还是得赚钱啊,只有赚钱才能接忧愁,前两天emo的都不想说话了)
- 上一篇:时空科技6连板成市场最高连板!光伏储能概念掀涨停潮
- 下一篇:没有了!
